新闻资讯

自媒体进入“持证时代”,又该何去何从?

自媒体进入“持证时代”,又该何去何从?

现在管的这么严,自媒体广告还有前途吗?

“封杀”危机下的思考:不断完善的制度对自媒体广告的发展是促进还是阻碍?

 

 

六月上旬,一场暴风雨毫无征兆地席卷了整个自媒体行业:25 个微信公众大号以及微博、今日头条等其他7大内容平台的60个自媒体账号突然被关闭,其中不乏已经获得融资且估值过亿的自媒体账号,如毒舌电影、金融八卦女、关爱八卦成长协会等。这些被封的公众号页面纷纷显示:账号涉嫌违反《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

 

 

与此同时,百度百家号也大面积封号。

有人叫好:

 

 

但更多的人喊冤:

事实上,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被封号,最后都归于“内容”二字。

百家号产品自诞生之日起,抄袭、洗稿等现象就一直屡禁不止。做号者利用系统规则漏洞,大量抄袭他人文章,或者利用“爆文神器”软件批量洗稿、炮制伪原创文章,直接导致了平台整体内容质量的下降。而这些毫无疑问会影响百家号的商业价值。

而另外一些被封禁的账号,都涉及低俗的追星炒作。这些账号长期发布明星信息,采取偷拍、跟踪等令人不齿的手段恶意的获取明星绯闻信息,借此获得利益。这明显与营造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环境相悖。

面临封号的危机,处于弱势的自媒体们并没有一个很好的维权机制,尤其是今日头条、搜狐这类平台,甚至未经作者许可,就直接删除作者的原创文章。自媒体们完全处于“任由平台宰割”的被动地位。

于是,部分自媒体选择逃离微信,自己孵化APP。

收购UC浏览器和豌豆荚之后,阿里完成了应用分发布局,并在应用分发的布局策略中走向渗透用户不同获取应用的终端。而产品问世7周年的豌豆荚,则成为了阿里应用分发系的先锋部队,为内容创业者转战APP提供充足的弹药。

“打造自己的移动端平台”是一个趋势,也是自媒体进入“持证时代”后,面临封杀危机的又一出路。正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新制度的产生对一些人有利,必然也会给一些人带来某些方面的困难。但困境并不是无法破解,自媒体应当将目光放在长远的未来,如何突破这个局面去寻求新的发展才是当下亟需解决的事情。自媒体的创业市场,或许正在酝酿一轮大洗牌。

 

 

况且,那些抄袭、洗稿、追星炒作的手段不仅是不尊重原创作者及当事人的行径,同时也在整个行业中产生不好的风气,阻碍行业的向前推进。在此种情况下,不断完善的制度无疑是为自媒体打造了一个干净的生态环境,继而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

事实上

自媒体诞生以来,无孔不入的商业广告便迅速地渗透汽其中。而其公开性的传播性质更是使得自媒体广告成为广告监督管理机关开展监管工作的新领域。制度是外部干扰因素,是监督,但自媒体本身在享有通讯权、信息传播自由权、信息选择权等的同时,也理应承担道德上的责任和义务。作为自媒体用户,应当加强自身的媒介素养,提升信息传播的自律能力,避免不良信息的产生和传播。只要自媒体本身做到严于利己,又何惧“封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