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的嘴炮似乎一直没有消停过,而她对于雷军似乎“情有独钟”,这不,最近她再次发挥威力,炮轰雷军“小米还敢估值450亿美元吗?”,而小米则“暂不回应”。回顾往事,董明珠和雷军的恩恩怨怨似乎没有停过,从之前的“大家不买小米手机不是因为贵而是小米的质量不行”、到“ 雷军输定了,除非他有更多颠覆性的产品”等等惊人语录,以至追溯到最早的2013年董明珠和雷军10亿对赌小米5年之内销售额能否超过格力这个赌局。
其实,这些无非都是在炒作,是在营销,是用董明珠个人的影响去做的推广。那么,董明珠何以至此?对于品牌而言又有什么作用?我们来简单分析下。
营销出身,预热格力手机
营销业务员出身的董明珠在整个2014年,时不时的放出言论,吸引关注度。本来格力和董明珠作为传统制造业和家电行业的代表,与IT行业,科技,互联网没有太大关联,但是通过这个10亿赌局,董明珠给格力手机整整预热了一年。从这个角度看,董明珠也算是做了一次成功的营销。事实上家电企业做手机的并不少,海信在2014年也做了几款颇有点水平的手机,但是之后由于宣传不利而致无声无息。从营销的角度看,董明珠这个赖账的赌局是成功的,雷军和小米被成功的当作了背景。但成功的营销事件并不意味着盈利的成功,有可能博得了眼球,却输掉了利润,也是有可能的。
自身出任代言人,提升曝光度
早在朱江洪执掌格力电器时,董明珠就曾因为炮轰合肥及广州两地政府而“一炮走红”,尝到了借助媒体向合作伙伴、同行施压威力的甜头。这也为董明珠在全面掌舵格力电器后,三番五次借助“媒体公开炮轰”、“公开爆料”等方式来施压政府、行业和相关同行铺平了道路。从影响力最大的“董明珠和雷军的10亿元赌局”引发的董明珠接连炮轰小米公司,称小米是骗子,与美的合作是“两个小偷合作”等等,到炮轰所有空调同行美的、海尔、海信、志高、樱花等等,对这些企业、产品大加指责和炮轰。
然而,让董明珠没有想到的是,她的这一系列借助媒体炮轰政府、政策,以及企业和同行的举动,不仅没有受到批评、指责和回击,反而在一场场的炮轰中赢得了影响力和号召力。正所谓是批评打击了别人,助长了格力和董明珠的实力和信心。
其实更重要的一点是,董明珠这么做,不仅节省了大量的广告宣传费用,还提升了格力品牌曝光度。取代成龙亲自担当格力广告代言人,甚至还成为晶弘冰箱、大松小家电的广告代言人,节省的费用则不可胜数。
规避经营压力,转移公众焦点
事出必有因。董明珠之所以频发嘴炮,有许多原因,这种看似不合理的炮轰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解决和转移自身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危机和风险。反观在2015年的前三季度,格力电器年报披露的业绩表明,格力空调出现了近10年来最大的一次降幅。就在此时董明珠又找到了新的对手和猛料,即所谓的同行“美的空调一项科技成果”忽悠奖励。这无疑可以成为接下来董明珠继续高调亮相,打击对手士气、助长自身团队信心的重要契机。同时还可以扭转整个舆论和行业对于格力电器自身业绩发展的关注。
其实在董明珠发起的这场事件之后的短短一周时间,就已经让格力电器和董明珠的百度搜索指数暴涨。而且整个舆论关注的热点和方向,也都是“董明珠发怒”、“董明珠炮轰”,注意力全在董明珠身上。特别是在格力手机上市这件事情上,格力没有召开过一场发布会,却在过去半年多时间一直是互联网行业最热门的话题。
纵然如此,我们反观这2016年来的空调和手机市场,空调最大的增长空间还是来源于美的,手机则不用说了,华为、OPPO、VIVO等纷纷占据了国内手机市场的半壁江山,唯有打乱这节奏和步伐,或许才能在乱中取胜。董明珠深知此理。炮轰对于董明珠而言只能算是远水吧(救不了近火),可能解决了一时的企业影响力和曝光度问题,但却没有真正在产业未来发展和企业转型突围方向上真正注入新的动力。总之,企业家还是用正能量的方式去宣传会比吸引眼球来得更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