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最好的广告是能实现二次传播甚至是多次传播。所谓的“二次传播”甚至是“多次传播”其实大部分都是通过受众“自发传播”来实现。不知何时,“自发传播”成为产品、广告、文章等最理想、最渴望的传播和营销方式。
“10万+”不是一个口号,它真的是每一个内容编辑者的梦想与追求。
咪蒙显然是里面的佼佼者之一。
在内容上,它以一个争议性的话题开篇,引向大胆开放的女性视角的结论,或者赤裸的广告。每一句,都传递出了明确的信息;每一句,总是能够在无形之中戳中阅读者内心的柔弱或者通电,与之产生共鸣,继而引发一系列的疯狂转载等。
在语言上,每句话很少用形容词、关联词,多用名词和动词;不用长句、复句,也没有大篇幅段落。这样的语言,捍卫了传统主编专业训练过的职业素养和尊严,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用户的阅读兴趣。全凭语言,把家长里短、男女情事、职场女性话题带到了篇篇10W+。
事实上,咪蒙的取胜之道,不过是抓住了“情感”二字。最好的文案是走心的文案,最走心的文案是有感情的文案。同样,纵观其它10w+的文章我们可以发现,情感类文章贡献最大。爱情是最容易引起共鸣的,也是最容易惹人喜、惹人怒、惹人心动的情感,很多人对爱情有着深刻的领悟,却只有少部分人将这样的情感表达出来;亲情永远是最容易戳中泪点的,游子在外,独自一人,思念父母,触景便能生情,文字很容易便能与之产生共鸣。因而,好文案在拥有“自发传播”的魅力之前一定是成为情感的代言人。
说到情感,就不得不“讲故事”。故事是一个非常容易代入情感的载体,跌宕起伏的剧情是吸引用户的重中之重,将产品理念、品牌诉求融入到故事中,化之无形,就成为别人眼中的软文或者软广,在不知情或弱感知情况下,心甘情愿接收产品讯息和广告宣传。
长城干红的长故事文案,怎么膜拜都不会过分:
三毫米
瓶壁外面到里面的距离。
不是每颗葡萄
都有资格踏上这三毫米的旅程。
它必是葡园中的贵族
占据区区几平方公里的沙砾土地
坡地的方位像为它精心计量过
刚好能迎上远道而来的季风
它小时候,没遇到一场霜冻和冷雨
旺盛的青春期,碰上十几年最好的太阳
临近成熟,没有雨水冲淡它酝酿已久的糖份
甚至山雀也从未打它的主意
摘了三十五年葡萄的老工人
耐心地等到糖粉和酸度完全平衡的一刻
才把它摘下
酒庄里最德高望重的酿酒师
每个环节都要亲手控制,小心翼翼
而现在,一切光环都被隔绝在外
黑暗、潮湿的地窖里
葡萄要完成最后三毫米的推进
天堂并非遥不可及,再走
十年而已
能写一句好文案,未必会写好一个好故事。好故事必然带动情感,情感文案也必是通过故事展现。
一直以来,90后就被冠以各种个性、自我、独立、活泼、自由的标签。当80、90后成为市场的主力军后,拒绝平庸、有观点、有个性更是成为其展现自我的一种形式标准、一种选择依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的广告没有个性,那怎么可能与之产生精神共鸣,吸引到他们呢?
关于个性,曾经红极一时的凡客体也是颇有标志性的“有个性”的例子,以韩寒作为代言人引领的一票宣言:
品牌有个性,追求个性的消费者才会在某一个“点”与之产生共鸣,不仅会自发消费,更会疯狂地自发传播在朋友圈里面,以此彰显自己的个性。
那时,你的“凡客宣言”是怎样的呢?
与枯燥的传统广告时代相比,如今的广告形式千变万化,但搞笑幽默一直深受广大用户喜爱。
谁说生活中常见的段子手不是最好的文案呢?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还有你前任的喜帖
春风十里,吹不动你
君问归期未有期,红烧茄子邮焖鸡
微博上一个个搞笑的话题总是能引得众多网友的评论。尽管这个话题有多么的无聊。
而事实证明,品牌广告将生活中的这种搞笑技能加以运用后,往往能引得众人疯狂传播,宣传效果自是更上一层楼。
原淘宝旅行举行新闻发布会,推出新独立品牌“去啊”。其品牌涵意是:“去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去啊”。
“去啊”的挑衅多么简单粗暴,但遭遇“去哪儿”当仁不让的反击:
还记得2014年加多宝和王老吉的撕逼大战吗?
这脸简直被反抽得嘎嘎响!人们撸串喝凉茶的时候,也不忘选择一下并发表一番观点,于是无形中便自发地为品牌进行了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