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机就先看广告,已经成为互联网电视的使用定律。从短则15秒、长则60秒的开机广告,到暂停广告、贴片广告、片头广告、缓冲广告,甚至现在开始尝试在电视内容中间直接插播广告,互联网电视广告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多。加上高触及率、强制性观看的特点,引起了不少用户的强烈反感,正在毁掉互联网电视过去几年带给用户的便捷、可控和轻松、简单。
作为互联网智能电视的衍生品,互联网广告已然成为电视制造商、服务商和内容商的重要收入来源。包括小米、康佳、长虹、创维、乐视等十多个主流互联网电视品牌都选择了这种方式。数据显示,2017年OTT广告市场规模将达25亿元。仅从去年12月到今年春节期间,不少品牌厂商的OTT广告就已经实现了3倍的增长。
保守估计,用户规模在一千万以上的智能电视企业,一年的广告费收入不会低于1亿元。更重要的是,这是纯利润。稍为大一点的企业,至少在2-3亿元左右。而且随着智能电视用户规模数的不断扩张,这一广告收入还将会持续增长。
虽然互联网广告已成为智能电视行业的常态,但是很多消费者不愿为此“买账”,而且很多消费者普遍认为,这一广告属于强制投入,根本没有选择权。相关调查显示,92.9%的调查对象认为,开机广告不合理;其中65.2%认为,开机广告不但不合理,且已影响到看电视的心情,对此难以接受。特别是对超过15秒以上的广告尤为反感。
面对消费者的不满,很多的智能电视企业却觉得是理所当然。不少企业表示,智能电视重启都是一次内容云端更新的过程,需要时间,大概在5秒到10秒左右。这段时间对用户来说是无效的,开机广告并不耽误时间,反而有利于缓解等待时的枯燥。更重要的是,释放出智能电视新的商业价值,是用户和企业利益的共赢。
那么智能电视越来越多的开机广告,真的是消费者“玻璃心”,还是企业做的太过份了?单就开机广告来看,不管是15秒还是60秒,接入网络之后就会出现。名义上是点播自己想看的内容,但这些广告既不能删除,也无法跳过或快进,只能硬撑着先把广告看完。如此来看,消费者的使用体验确实受到不小影响。
说到底,互联网智能电视之所以“广告”满天飞,根本在于企业发现了隐藏于其中的利润。如果能解决好用户的体验感问题,相信这会成为彩电企业在硬件盈利之外的新盈利模式;如果不能解决用户的体验,那么这种广告未来必然会受到冲击和影响。
单从消费者体验来说,互联网电视的强制推送广告也不是明智之举,应该给消费者选择权。当然,市场竞争越激烈,越应该深挖用户需求,解决消费者痛点,而是不是相反。谁都知道,一台满是广告的智能电视和一台干净的、符合个性化定制的智能电视,消费者会怎么选。但如何真正让消费者获得好处的智能电视,即使有开机广告,也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