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我曾发表一篇文章,题目是《电视媒体悲剧时代的到来》。2014年上半年各公司财报出来后,统计数据表明,2013年,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收入首次从中国广告媒体第一的宝座上跌下,被百度和阿里超越。目前,电视媒体广告经营的整体状况大家都懂的,近年来基本上是负增长。
数字技术不断冲击传统媒体是大趋势,但是,这种技术的冲击具体落在哪一个媒体头上,是同场景化的数字产品研发应用相关的。只有技术,没有数字产品落地,传统媒体的生存并不会受太多影响。比如互联网视频在内容上虽然同电视类似,发展也很快,但应用场景不同,所以并不会对电视发展产生太大的压力。当乐视这种视频家庭生活服务平台出现后,直接对电视的应用场景造成替代,电视的经营一定会陷入困境,而且不可逆转。
在传统四大媒体中,广播媒体是一个例外。广播媒体的发展得益于中国汽车行业高速增长的红利。根据赛立信的调查数据,2016年中国广播听众达6.91亿人,而车载听众在广播听众中的占比接近60%。在汽车的场景中,广播几乎是唯一的媒体。也是根据赛立信的数据,整体上看,广播的主要收听市场集中在交通、新闻和音乐等板块。
伴随收听发展也很快,比如蜻蜓FM、喜马拉雅等互联网语音产品。但是这种产品的主要应用场景并不是汽车,而且,在使用上需要手机界面控制,操作起来不适合汽车驾驶空间,对广播媒体并不会带来根本的冲击。
在传统媒体中,广播媒体可以说是一枝独秀。根据CTR媒介智讯的数据,2016年各媒介广告刊例花费中,四大传统媒体除广播增长2.1%之外,电视、报纸和杂志均为负增长态势。2017年1月至11月,广播增长7%。
2017年,从基础上动摇广播媒体地位的数字产品迅速落地成熟并逐渐规模化。这个产品就是智能语音产品。
智能语音技术经过多年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化尝试,在2017年迎来了一个小高潮。继2014年亚马逊推出Echo智能音响之后,微软、苹果、阿里、京东等
科技巨头相继推出自己的智能音箱产品。智能音箱是智能语音技术产品化的突破口,在2018年将迎来剧变。
其实智能语音产品对整个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都是一个大的冲击。目前互联网交流主要的形态还是文字、图片和视频,而其实交流最简单最直接最方便的方式是语音。基于文字、图片和视频的各种数字终端都必须要适应这次智能语音的革命。比如,手机终端必须要有一个全新的变革。
在数字生活空间、智慧社会的构建中,智能语音的加入将进一步提升交流的效率,降低交流的成本,方便人们的生活,打通线上和线下生活。
智能语音产品技术虽然是亚马逊首发,但是在产品化、商业化、生活化的过程中,同样需要中国智慧的升级和优化,而且,相信这种智能语音产品未来最主要的战场是在中国。
很悲哀的是,智能语音产品只是顺带着会冲垮广播媒体。
对广播媒体来说,智能语音产品的冲击在于:
1、内容的语音化。
把文字内容进行语音合成基本上已经没有技术门槛,互联网海量的文字内容将是数字语音产品的广阔内容源。
2、语言交互的智能化。
智能语音产品可以通过声音方便地与终端产品交流,不需要控制手机或者终端界面。这种使用方式特别符合汽车驾驶空间的场景需求。
3、伴随的语音数字生活服务。
在汽车驾驶的空间,通过智能语音交流,控制和参与数字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从新闻、音乐、交通信息、导航,到文化娱乐、以及叫外卖、购物、控制家庭的智能家居、电器等。根据易观发布的《中国智能音箱产业发展分析2017》报告,阿里巴巴的“天猫精灵”已经和喜马拉雅FM、滴滴出行、饿了么、KEEP、高德地图、虾米音乐等互联网服务提供商进行了打通,京东的“叮咚”也已经和百度音乐、搜索、百科、喜马拉雅FM、E袋洗、滴滴出行、中通快递等互联网服务进行了连接。
智能语音产品,把数字生活空间扩展到汽车场景,这对广播媒体来说,绝对是灾难。
同智能语音产品相比,广播媒体在理念、技术、模式方面基本没有什么优势,想通过所谓的“媒体融合”参与这一波竞争更是天方夜谭。类似广播这种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技术产品根本不在一个维度上,互联网产品按照自己的逻辑往前发展的过程中,始终盯着技术的可能性、用户的需求和用户市场,根本没有把广播当成竞争对手,只是在狂飙突进的过程中,在不断推动数字生活空间的形成过程中,顺带毁了广播。这是一种高维与低维的关系,智能语音技术产品提供的是维度丰富的生活服务,而广播提供的仅仅是单一维度的信息服务,而且有限的内容和单向的传播把用户的需求屏蔽内容生产逻辑之外。当有更方便更丰富的数字语音服务产品时,用户自然会把广播从汽车场景中逐渐边缘化。
毫无疑问,智能语音产品目前还比较呆萌,内容的来源还有限,技术还需要不断地研发和升级。但是,智能语音是新一波数字化的大趋势,技术的迭代会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发展,只能面对,只能适应,顺之者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