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电视+的概念已经悄然在电视媒体市场兴起,在以往对于互联网媒体保持敌对视角的观念不同,如何与互联网媒体相亲相爱已经是电视媒体转型必备之选。在2015年已经+电商、+社交等新媒体之后。
在2016年之后,电视媒体是否还是会继续自己的跨界道路,是否还有未开发的处女地成为电视+生态圈的一部分?2016年,电视还能加什么?
2015电视已经加了什么?
T2O:电视+电商
电视边看边卖的模式颇为流行,尤其是像《舌尖上的中国》以及《何以笙箫默》都曾主推过这种模式,也可以称之为T2O。T2O模式之所以能够逐渐被电视媒体和电商平台所重视,归根结底是有助于弥补双方的不足之处,能够各取所需。
《舌尖上的中国》,虽然这部专题片并没有模式上的创新,但是却无心插柳般的开创了一个F2O(Focus to Online)模式,在《舌尖2》播出时,天猫在首页的显著位置上,专门设置了“舌尖上的中国”的专题入口。在今年初的电视剧《何以笙箫默》放送过程中,观众如果看上了剧中人物的饰品、衣服等商品,只需用天猫客户端扫一下东方卫视台标就能边看边买。
电视+社媒
另外一个无法避免的媒体平台就是社交媒体,作为承载年轻人大半个生活的社媒,其中蕴含的传播力量是不可估量的。而电视媒体所要做的就是如何将电视媒体平台与社交媒体平台对接上,并且完美的开始跑起来。
但是各家电视台的社交电视并没有停止脚步,我们看到央视在春望上的摇一摇,很多年轻观众拉回到春晚屏幕前。其实在此之前去年的《中国好声音》也采取了与微信合作,打开微信“摇一摇”竞猜学员的梦想导师,并可跳转到腾讯视频客户端收看该节目,有效实现了观众和电视之间的实时互动。
而且这种摇一摇的趋势也是愈演愈烈,现在微信“摇电视”这一功能已经接入了50多家电视台,目前已有近百个电视节目开启了“摇电视”互动。
2016,还能加什么?
但是互联网只是整体而在攻占了互联网目前最火的社交和电商媒体之后,电视媒体生态圈的铺张还将进入到哪些区域?
内容:电视+影视制作公司
首先对于生态圈而言,对于底层内容的热忱是一直以来的追求。而在综艺和电视剧这两块最大的电视内容运营模式上,电视媒体却走向了两种不同的模式。
综艺的制播分离已经从2015年起成为风潮,更多的综艺节目制作公司的诞生成为最佳的例证。而在原本全部通过购买形式获得的电视剧板块,现在却呈现出更多自制的倾向,并且这种倾向中夹杂着电视媒体与影视制作公司的联合。
之前像东方卫视和尚世影业以及湖南卫视和天娱娱乐就是依托大集团的运转,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容资源。而这种趋势在2016年或许会成为新的趋势。
对于电视剧内容的独播已经成为各家有点钱的卫视必争之地,而在独播之后,定制、自制将成为更大的可能。
渠道:电视+ 移动
在渠道方面,目前电视媒体已经成功的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链接起点视屏幕与手机屏幕的桥梁。那么在2016年,电视+在渠道方面的突破口或许就是在手机端的另外一个方面——电商。
不是简单的T2O,而是更加直接的电视屏幕+手机电商。因为在双屏的道路上,电视+手机的搭配法确实更加的合理的做法。
在移动电商和电视屏的联合上,2015年的双十一的湖南卫视+天猫的合作就是一次先例。在2016的电视+生态圈上,这种移动电商的比例应该会上升。
至于是天猫、京东这类的电商平台,还是想呼啦这种自营平台就是个问题了。
用户:电视+用户
在内容和渠道之外,媒体另外一个因素就是用户群。在2016年,电视如何在互联网时代拉拢用户群体?是电视+时代的下一个目标。
在以往传统电视媒体的惯性中,电视媒体与用户的关系一直保持着输出和接受的关系。之后,短信、微信的出现很好的改善了这种被动的传输关系。但是在互联网的大举来袭之后,电视媒体也在向往这种更多的实时互动的用户关系链。
在2016,这种趋势或许会随着更多技术的出现,高清互动云电视平台、4K视频、“推流网”等新技术的出现以此起来带动更多的用户实时交流。
包括像是之前安徽卫视提出的“电视+”概念,全频道双屏互动,将观众转化为用户。当电视内容触发互动,观众的互动行为接触品牌,品牌形象结合电视内容叠加传播到观众脑海,此时,广告便会成为“被期待的内容”。以电视公信力为基础,“电视+”的互动内容为保障,商业品牌将被高效曝光,高效触达消费者核心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