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如烟海的诗歌中,瘸腿诗是妙趣横生的一种,它也叫十七字诗,句式为“五五五二”形式。瘸腿诗,亦称“无赖体”,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三句半”,为一种独特诗体。其诗前三句合辙押韵,最后由两三个字收尾,读来颇为滑稽可笑。
瘸腿诗具有很强的讽刺性、娱乐性,因此有广泛的群众性。连乞丐都能张口即来,哼上几句。
相传一饭店店主为招徕顾客,在门楣上悬挂“明天吃饭不要钱”的招牌一块。第二天,就有一土郎中、一穷秀才和一乞丐前来饱口福,他们大吃一通后刚想走,店主却将他们拦住:“明天可以吃饭不要钱,但今天不交钱休想走。”见这三个穷汉确无油水可榨,店主只好变个法儿来刁难他们,说:“谁能用上、下、左、右、前、后、天、地、三、五、心十一个字作一首瘸腿诗,谁就可以免交饭钱。”店主哪里知道这三个人常在街头听民间艺人说书,对瘸腿诗都能哼上几句,土郎中先吟诵起来:
“上有天王补心丹,下有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右亏丸,服用前后不一般。三时用药半月止,心放宽。”
店主只得任他离去。秀才作瘸腿诗更不在话下:
“上懂天文,下通地理,读过左传、右传,看过前汉、后汉,三五月后夺魁首,手心攥。”秀才也大摇大摆地走了。乞丐抓耳挠腮,把手一摊,无可奈何地说:
“上不能登天,下不能入地,左不能投河,右不能跳涧。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本是三人喝了你五壶酒,独留一人不放还,偏心眼。”店主也只好作罢。
相传一年大旱,有位县太爷不思兴修水利,却下乡求雨,连求三天不下雨,有位诗人便写道:
“太爷来求雨,三天又三宿;昨夜打开窗,月出。”
县太爷得知后大怒,马上派人把诗人“请”进了大堂,冷笑道:“听说你善作十七字诗,好,我现在就罚你当堂题写一首十七字诗,若写得好,就放你回家。”诗人说:“好,请出题吧!”县太爷叫张西坡,平时常把自己和宋代诗人苏东坡相比,便说:“苏东坡才高八斗,号东坡,敝人素爱风雅,号西坡,就以‘西坡’两字为题吧。”诗人看了张西坡一眼,应声道:
古人号东坡,今人号西坡。若将两人较,差多。
诗一出口,众人大笑。县太爷听了暴跳如雷,大声斥道:“无礼狂生,竟敢当堂戏弄本官,快,重责十八大板。”县太爷的话音刚落,众衙役便将诗人按在地上打了十八大板。
诗人很抱屈,回家后又写一首诗:
作诗一十七(即十七字),挨板一十八,若作万言诗,打杀。
县太爷恼羞成怒,遂以诽谤罪将诗人充军辽阳。临行时,诗人的独眼龙舅舅前来送行,诗人又赋诗:
充军到辽阳,见舅如见娘;两人同落泪,三行。
到了辽阳,想不到地方官喜欢诗歌,让这位诗人到家里作诗,夫人也来旁听,诗人随口吟道:
环佩响丁当,夫人出后堂;金莲三寸小,横量。
冯梦龙所编的《广笑府》中也有十七字诗,说有一位潘姓儒生赴京赶考,途中在酒店饮酒时有一酒姬作十七字诗赠他:
秀才本姓潘,应举赴长安,一举登高第,做官。
十七字诗都是随手拈来之作,很像“打油诗”,在当时是登不得大雅之堂的,但它构思巧妙,把五绝诗的第四句变成两字,结构突兀,效果奇特;而且它来自民间,诙谐轻快地歌吟出生活的幽默,富有浓郁乡土气息,读后耐人寻味。从此,瘸腿诗流传下来,成了现在文艺表演者的拿手好戏———“三句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