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2014年中国广播媒介的嬗变

  在过去的2014年中,由于受到移动互联网的冲击,广播媒体的听众总量和人均收听时长都大幅度下降,而广播的接收终端也开始发生着变化。

  新型广播平台以及微信、微博等日益占据用户大量的时间。在此背景下,2014年中国广播业进行内部整合与重组的尝试,在传播方式上进行了跨境报道的尝试,应急广播肩负国家使命继续前行,广播时政报道不甘人后进行多媒体传播……此外,新华社等媒体也抢占先机,研发音频车载客户端,向音频市场进军……市场和受众的双驱动迫使中国广播业向声音的本质属性回归,向媒介融合不断嬗变。

  整合与重组

  2014年6月9日,整合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SMG,以下简称“上广”)旗下现有12个广播频率的东方广播中心揭牌成立。这是自1992年10月28日东方广播电台成立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形成鼎立之势后上海广播的再统一,也标志着上海新一轮广播改革正式拉开帷幕。

  新成立的东方广播中心,整合了上广旗下广播新闻中心、东方广播公司、第一财经广播、五星体育广播等四大广播业务板块,形成包括广播新闻中心、音乐节目中心、第一财经节目中心、综合节目中心、广告经营中心等5大中心以及办公室、总编室、人力资源部、计划财务部、新媒体部、战略发展部等6个职能部门的新组织架构。

  在上广党委副书记、副台长、常务副总裁王建军看来,同质竞争、资源配置不尽合理、管理层级过多、效率较低等现象已经成为上广可持续发展的绊脚石。上广广播长期处在分散管理的状态,发展战略不够明晰,业务转型缺乏统一的布局,使得广播的发展合力迟迟难以形成。且上海广播收入的96%以上为广告收入,单一收入结构弱化了抗风险能力。这一整合正是上海广播业务继两台分设、频率专业化、新闻及文艺资源整合、制播分离等多轮改革后,进一步提升主流媒体影响力、顺应市场需求、探索未来发展方式的主动变革。

  新传播环境下,受众的媒介消费习惯发生了移动化、碎片化等巨大变化,新的媒体形式和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对传统广播提出了向新媒体转型的迫切要求。上海广播进行整合重组,提出打造“新广播”,基于成熟的频率和节目,研发生产全媒体互动产品,从而推动传统广播向新媒体转型。

  国家应急广播再出发

  应急广播是在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时,通过广播向公众传递紧急信息的一种手段。作为应急管理的重要手段,应急广播日益得到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的广泛关注。2014年,中国国家应急广播在发展和完善中前行。目前,我国国家应急广播的框架体系主要由“三制一案一网”构成:即国家应急广播体制、国家应急广播机制、国家应急广播法制、国家应急广播预案和国家应急广播网。

  2014年9月16日,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办、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承办的“2014中国应急广播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主题涵盖了应急广播与应急管理、应急广播案例分享、应急广播与新媒体、面向未来的应急广播等内容。通过沟通政府、行业组织及社会团体,提升了应急广播在应急处置中的作用;同时借鉴各国各界同行先进经验,借助新技术、新媒体带来的新机会,思考并引领中国应急广播发展;宣传应急广播对防灾减灾的重要意义,呼吁全社会关注应急广播事业。会上还发布了《中国应急广播发展共同宣言》,对应时代而生的中国应急广播做了进一步阐述。宣言称:“突发事件对应急广播而言,是挑战,更是机遇。而更广阔的机遇,来自于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不断进步,广播与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不断融合的时代大背景。”

  2014年10月31日上午,首次国家、省、市、县四级联动的一次国家应急广播演练在四川德阳市、广汉市举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无线电台管理局、四川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四川广播电视台、德阳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德阳市广播电视台、广汉市文化体育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等参加了此次演练,内容主要包括国家应急广播电台的紧急搭建、国家应急广播体系预警信息发布和接收、群众避险等。国家应急广播演练是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播跨境报道新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大倡议之后,传统广播媒体也发出了自己权威的声音,从境内报道向境外延伸。2014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首次自主策划了大型跨境主题采访报道活动《丝路新春》,报道在中国之声、经济之声、中华之声、华夏之声等频率重点新闻专栏中推出。这组报道以聚焦中国与亚欧国家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主题,多路记者探访丝路沿线中国省区市及中亚国家,穿越千年丝路盛衰沧桑,发现当下经济带建设催生的新机遇与新变化,中国同亚欧国家携手前行区域大合作的重点、热点,表达沿途人民情相近、心相通、梦相同的人文情怀,为经济带建设助力加油。

  国家电台首次自主策划组织大型跨境采访报道,从国内延伸到国外,是加强传播力、公信力的重要表现,也是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一次全新探索。多路记者对国内相关部委及八个省区市进行了专题采访,同时进行中亚国家驻华使馆的采访、联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先后派出两路记者共14人,先后赴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采访,报道采访期间,正值隆冬,行程安排紧,但得到中亚国家的高度重视与积极支持,使国外采访报道活动得以顺利推进。

  新华社试水车联网音频APP

  曾几何时,私家车的兴起拯救了传统广播电台。但在4G时代,传统车载广播不再“独树一帜”。利用碎片时间“在路上”获取信息资讯和服务已成为广大有车族的习惯和常态。在传统电台逐渐淡出人们视线之时,在线电台尤其是移动电台APP却悄然崛起。

  作为国家通讯社的新华社在2014年也高调宣布跨界抢占音频市场。2014年10月10日,新华社上海分社与大数聚信息发展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启动车联网频道客户端项目。这意味着备受各界关注的“新华社发布”客户端集群正式延伸至车联网和音频客户端领域,为有车族提供权威资讯和一系列智能化服务。

  据了解,作为新华社首款音频客户端,车联网频道将从新华社每日发布的数万条新闻中遴选精华,通过“解放双眼”的音频形式传递给行车中的受众。除了《新华快讯》《读报时间》等形式多样的资讯内容外,车联网频道客户端通过网络连接和传感设备还能为车主提供一系列智能化服务,包括路况信息查询、汽车状态和驾驶者行为数据分析等功能。

  音频APP打破了原有传统广播的传送方式和接受方式,也突破了原有传统广播覆盖范围的限制。新华社此次与业内企业联手,拥有独立版权的海量内容和一流的技术研发实力,无疑将成为未来市场份额的有力竞争者。这一举措将加速推动传统广播电台向音频APP市场转身。

  广播时政报道开启新媒体破冰之年

  中国广播人抢抓机遇,通过微博、微信和APP等多渠道推出独家的时政报道,彰显了广播的优势和地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时政记者在国家领导人活动报道中,发出大量精彩独家的微博,在李克强总理考察活动报道中,尝试发布带音频的微博,凸显广播特色。精彩的独家微博已经成为广播新媒体报道的一大亮点。特别是2014年年末习近平主席出席G20会议和李克强总理出席东盟系列峰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尝试在微博、微信和APP上推送专为网络传播而撰写的报道花絮《习行漫记》和《总理去哪儿了》。报道以图片、视频为主,文字为辅,由前方记者抓住精彩瞬间进行独家发布,打破了时政新闻一贯的神秘感,力求亲和、贴近、接地气。报道在微信上推出后,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

  此外,在APEC会议期间,中国之声与“蜻蜓fm”合作推出“中国之声APEC新闻台”,播放量超过100万次,开创了重大新闻报道的新模式。中国之声APEC报道以“中国进入APEC时间”作为开场白,被德国《世界报》等海外媒体引用,彰显了广播的国际影响力。中国之声全面充分报道APEC会议的亮点和成果,报道习近平主席与会情况和重要讲话。APEC期间,中国之声官方微博阅读量达到1亿次以上,转发评论超过1万条。

  遗憾:传统广播技术手段与新媒体融合度还不够高

  当前,互联网技术持续更新与发展,流媒体、云计算等关键技术逐步改变了现有的媒体格局,以新技术起家的网络媒体集团纷纷崛起,并迅速抢先占领了网络市场,给传统广播媒体行业带来了极大冲击。特别是现行广播覆盖依然因循无线发射方式,已远远落后于4G时代的媒体覆盖方式。传统广播无线覆盖面广、规模大,但单向覆盖、缺乏交互性,还会经常受到非法电台扰乱,缺乏有效管理手段;此外,传统收音机终端用户体验不理想,调频覆盖受到区域限制等。广播向音频属性回归,需要广播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实现传统广播向互联网广播的转型,实现广播信息采集、信息发布到广播覆盖的互联网化。

  值得关注的是,2014年,由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共同出资设立的中国铁塔公司正式成立。该公司成立后,首要的是把三大运营商的新建基站、铁塔、管道都承揽下来,今后三大运营商不再自建基站,而是租用国家基站公司的基站,维护工作也交给国家基站公司。这其实对当前广播覆盖方式有很大的启示。国内电信巨头都开始抱团取暖,不搞重复建设;广播媒体更应抱团取暖,不能再用独善其身的方式来实现广播信号的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