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30年后你拿什么养活自己?(深度好文)

现在和未来30年究竟有多大关联?每天忙得领带歪了,妆花了,为什么还是“月光”一族?谈到未来还是一片茫然,唯恐躲避不及?

小时候,大人告诉你“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上个好大学,你就能找到薪水高、待遇好的工作”。

现如今,你毕业了,工作了,每天朝九晚五,力争上游,假日和朋友出游,偶尔锻炼身体,不时约朋友小聚、看电影、Shopping,虽然累点,也算过得有滋有味。

那30年后呢?你是否想过自己30年后的生活?牵着老伴的手在希腊爱琴海细数往日情怀?还是蜗居在小房子中,每天白粥配咸菜?每个人都会慢慢变老,但没有人希望今天的收入比昨天还要少;每个人都希望长寿,但是没有人愿意到老了还晚景凄凉。你是否计算过未来30年,作为家长的你需要为子女准备多少教育资金、结婚资金?你是否计算过退休之后如果要维持现有的生活水平,你需要多少资金?

随着自己做理财策划工作的经验增长,再看看现在国内中等收入陷阱危机的加剧,认真想了一些事儿,记录一下。

1、年轻人很少去想象老年生活

年轻人有很多眼前的问题,纠结“我到底要不要买这个包”的女生,怎么会去想养老这回事呢?再说,想到自己会年华老去,也真让人兴味索然。

但是,如果不发生意外,我们都会活到老年,需要尊严、体面、健康、自给自足地生活下去。

现在人也逐渐不再有养儿防老的观念,有子女也不可能在财务上依附他们,反觉得老了还做伸手党,是非常窘迫的生存方式。

2、地铁上常常看到收废报纸的老人

在人满为患、晃晃荡荡的车厢里,他们背着沉重的大包,在大家的抱怨声里,费劲地挤过来,挤过去。

这些老人,有的是生活有困难,但有些据说家境尚可。那么,为什么家境尚可的也要去收报纸?

小区里也住着收废品的老人。以北上广深的房价,他们坐拥两三百万,为什么天天晚上翻垃圾箱?

可以想象,他们守着一份养老金,再没有其他任何入息,有坐吃山空之感,子女也未必给以经济支持和爱护,再加上对自己的未来很悲观(只有更老、更孱弱这么一个未来……),这种心理感受是多么恐怖,让人很想很想去做点什么,抓住一点点自己可以控制的东西。

体面算个啥呢,自然是可以不要的。

3、这本《30年后,我们拿什么养活自己》是韩国人写的

韩国和日本经历过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已经迈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经济增长变缓。对于我们的未来,他们目前的社会状况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

相比日韩,现阶段的中国中间阶级更不稳定。叶檀说“我国财富分配、财富形成方式特点鲜明,中产收入阶层与贫困群体更加脆弱。”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和日韩一样,中国也在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社会养老负担逐渐加重,养老金缺口逐年加大,国家养老体系也有越来越大的风险。最近有个说法,说今天的中国大概是9亿人抚养5亿人的局面,而18年后的未来,将面临5亿多人口抚养9亿多人的局面。

出生率下降,房屋的空置率将会提高,一代人时间后(?)房产市场必然出现萧条。如果年轻时候盲目投资房产,支付过高房贷利息,将来经济状况会很不稳定。

其实现在房价泡沫已经相当严重,房价也有明显的下行趋势,连地产大佬们都不再看好今年房市了。

4、为了人到老年可以富足、健康、体面,更直观地说,不要有去地铁捡废报纸的心理需要,请从现在开始多存钱,减少高消费,锻炼身体,越早越好。

实现无忧人生的五步骤:

首先,你要了解自己的净资产情况

可能你现在有房有车,一副成功人士的姿态,但如果你是贷款买的房和车,那房和车就不算你的净资产,房和车总价值减去负债之后剩下的那部分价值才是属于你的净资产。

其次要搞清自己每月的收支情况

量入为出,是致富的不二法门,不要再采用“收入-支出=存款”的做法了,要更正为“收入-存款=支出”,要尽可能把你收入的50%存起来,实在做不到,30%,20%,甚至10%也可以,一定要存下收入的一部分。接着是推算出自己接下来的劳动时间,假设按照法定年龄退休,你还需要工作多少年?

如果你想提前退休,那剩下的时间又是多少?这些你要心里有数。接下来就是设定自己期望的退休标准,然后持续为退休生活进行投资。就比如我上面说的,假设你30年后每月需要五万块才能维持日常生活,那你现在要投资多少,到时候才能攒够本金?一旦你算清楚这个问题,你就可以开始行动了。

投资自己——最妥当的投资方式

年轻的时候我们觉得五六十岁已经逼近人生的终点了,但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类物质条件的逐步改善,以后的人均寿命会越来越长,如果30年后的人均寿命接近100岁,那么活到50岁只是过了人生的一半,50岁应该是人生后半程的再出发点。

所以,最重要的是,找到可以耕耘一生的工作。这个可能比较难,因为有很多工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被时代淘汰。

所以,保持学习的习惯,与时俱进就显得特别重要。像我们互联网行业,别人都说你们行业的起薪真高,但我们知道,我们行业是吃青春饭的,因为科技每年都推陈出新,可能你去年掌握的技能今年就不适合用了,论起学新东西,你没有年轻人学得快,也没年轻人的干劲和激情,所以,在我们行业,越老越不值钱。那能怎么办呢?认命吗?那肯定不行。你还是要努力一把,尽可能优化你的处境的。所以,即使老大不小了,你也要做到很容易适应时代的变化,尽可能挖掘自身潜能,保持学习的习惯,让自己不断增值。

潜能致富——副业与创业

前面我们提到要找到可以耕耘一生的工作,但假设你现在的工作并不符合这个条件,那么你可以根据自己平时的爱好和关注领域,尝试发展一份副业或创业。此外,在寻觅一份退休后可继续从事的副业时,不要幻想通过副业来赚取一大笔收入。

因为当人们退休时,应该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对子女教育的投入也基本结束,所以副业的收入能占到全部收入的一半就相当不错了,没有必要强迫自己一定要通过副业或创业创造出大量的财富。更为重要的是,不要让副业影响到自己的本职工作,要是因为副业没做好搞到本职工作也丢掉,这岂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管理基金,管理人生

所谓的基金,就是一些专门的机构把客户的钱汇集到一起,通过自己的运作,将扣除手续费后剩下的收益全部返还给客户的一种投资产品。

基金投资有很多好处,其中最大的好处就是我们不必在上面动用太多脑筋,只需要委托基金管理公司打理即可,我们可以把全部精力放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这样既不耽误职场的工作,还能获得高额的投资回报。

基金投资的成功原则有五个,分别是三个核心原则和两个附属原则,三个核心原则是“挑选优良基金”、“分散投资”和“长期投资”,此外的两个原则是“找到符合自己的投资取向”和“积极听取专家的意见”。

如果挑选了一个好基金,未来必将上涨的信念和绝不低价抛出的意志缺一不可,做到了这些,基金投资的不败神话将变为现实。

建议一:从30岁开始存钱,比从40岁开始要好得多,因为存钱有复利。(书中提到的每年10%到15%回报率,是指的三十年投资复利的平均值,过于乐观,不足为凭。但储蓄仍然是必要的。)

建议二:信用卡欠债利息非常之高,一定要量入为出,别成为外表光鲜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的卡奴。

“卡奴”这种不幸的生物,不是现代才出现的。在古代巴比伦、罗马、唐代中国,都有因欠债而沦为奴隶的人。最近读的一本古书,也劝谕普通人家不要为了面子借钱办婚事。包法利夫人最后的山穷水尽,也是因为借债消费、债台高筑啊。无论啥年代,喜欢过度消费的人都是很常见的。

建议三:车是日常生活中最大宗的消费品,虽然和房相比车不贵,但买车是消费的起点而不是终点:油费、保险、停车费、车的保养、堵在路上的时间损失,以及……你去年没收到两千块的罚单吗?购车前请三思。

书中一个24岁的卡奴女孩,理财师让她翻身的第一步,就是卖掉车。

建议四:书中建议不要一味攀比,过度投资子女教育,预留好自己养老金,在未来是对子女的最大支持。而且,有经济能力的老年父母,才能真正赢得子女尊重(多么现实啊)。

书中一位高收入人士,把一双初中子女送去美国读书,妻子也辞职跟去照顾,再加上房贷,几乎入不敷出。他心力交瘁,又孤单寂寞,心理状态差了,工作上就畏首畏尾,反而一塌糊涂,到了被解雇边缘。

家长觉得“现在苦一点,咬咬牙挺过去就好了”?别着急,临到退休还要掏空一辈子积蓄呢,因为子女要办婚礼、买房子了(韩国和中国还真像啊!)

建议五:从年轻时候起,就做好准备,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爱好,在退休之后继续工作。

书中有两个成功例子。一位电视台高管,退休后成立一家广告公司,利用人脉继续做事。一位爱好木工的老人,退休后设计制作传统手工家具,供不应求,闯出一片新天地。

5、另外,最近有个很火的日本纪录片叫作《无缘社会》(也有同名书),讲述的是是“现代人的孤独老死”。

许多日本人,一是没朋友,“无社缘”;二是和家庭关系疏离,这是“无血缘”;三则与家乡关系断绝,这是“无地缘”。高龄、少子、失业、不婚、城市化,造就“无缘之人”,活着,没有人和他们联系,没有工作,没有配偶儿女,也不回家乡;死了,没有人知道……

日本在步入“无缘社会”,那中国呢……

除去经济上要自立,我们也要多多珍惜各种人生的缘啊!年轻时候还能有勇气、有能力走出去,如果是年纪大了,就更加难与人交流了。如果这一辈子一定要吃苦头,我们都希望是年轻时候,而不是老了以后。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