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打广告?
有没有觉得,今年的秋天格外冷,每天瑟瑟发抖上班的小编都思考着,何时约朋友吃一顿海底捞续命。
说到海底捞,有几个粉丝曾问过我一个问题。海底捞作为火锅界的扛把子,为什么不打广告?今天就来说说自己的观点。
当我们提起海底捞,大多数人想到的都是海底捞极致的服务态度。女王最初了解到海底捞,就是因为身边的朋友们都在说“海底捞服务好”。
特色的服务成就了海底捞和其他火锅店的不同之处,也是海底捞的主要卖点。但服务这么好的一家店,为什么不打广告呢?
一
好的服务,不能自卖自夸
既然海底捞的卖点在于“服务好”,广告中宣传的内容应该就是“贴心的服务与愉快的就餐体验”,但这些话如果出现在海底捞自己口中,显然是无法让人服气的。
虽然多数传统广告都在自卖自夸,但肯定比不上消费者自发的夸奖来得令人信服。因此,海底捞基本上市不投放传统广告的。
二
并不是不打广告
只是广告“隐形”了
海底捞放弃了传统渠道的硬广,但并不代表着放弃了主动推广宣传。取而代之的,是无形的口碑传播和内容营销。
1、口碑:
一家好吃的火锅店,或许存在口味的偏差让人怀疑,但好的服务质量却有标准可循。比如“等位的时候可以做美甲”“服务员给顾客送礼物”等特色服务,都是海底捞“服务好”的证明。于是,海底捞的服务口碑就这样在年轻人中散播开来了,有消费者愿意分享自己的消费体验,有媒体愿意报道这样一家服务到极致的火锅店。海底捞也通过特色的服务让每一个到店消费过的顾客,成为他们“行走”的广告。
2、内容营销:
微博上的海底捞段子,KOL的海底捞攻略、抖音上的海底捞隐藏吃法....小编不信,海底捞没在这里面花过一分推广费用。
微博上关于“海底捞服务”的段子合集
转发量上万,且有许多用户
自发分享在海底捞的经历
抖音的海底捞酱料攻略和创意吃法
点赞量破百万
海底捞是聪明的,他的优质服务不是中规中矩的尊贵,而是带着一丝惊喜与可爱,让人忍不住分享自己的经历。当在海底捞的体验,成为了一种年轻人之间的谈资,在社交网络上安利海底捞就成为了一种政治正确,而不是“广告”。
定位做“服务好”的火锅店→让人惊喜的高品质服务留下好口碑→KOL引导用户在社交网络上分享到店经历→引导下一批顾客到店,海底捞的“心机”操作,化广告于无形,同时也让海底捞成为了一个社交网络上的网红品牌。
三
门店数量不足
铺天盖地投放广告是一种浪费
虽然海底捞已经成为一家全国连锁的火锅品牌,但比起商场标配的麦当劳肯德基,海底捞的门店数量显然还是少了点的。截止到今年7月,麦当劳在中国的门店已经有2800家了,而海底捞全国门店也不过几百家。
由于门店数量的稀少,大规模到处投放硬广并不会有太大的效果。毕竟很少人会因为一张户外海报,驱车十几公里去吃一顿火锅,但如果是在自家楼下,即使没有广告也会经常光顾。
再者,因为门店数量太少“排队一两个小时吃一顿海底捞”成了一件大家习以为常的事情,在这样人满为患的情况下,再投放广告只会增加现有门店的负担。因此,海底捞目前的战略目标,应该是尽快的扩张门店数量,也不是一味的拉客引流。
四
火锅品类,消费频率较低
导致广告的作用下降
相比于消费快餐牛肉面,火锅的消费频率还是低的。如果不是因为空调的存在,火锅甚至是一个在夏季无人问津的食物。
广告人大概都知道,消费频率越高的产品,越要疯狂打广告。因为每分每秒都有消费者在你和竞品之间做出选择,而广告的作用就是不断的在消费者面前强调自己。反观海底捞这种低频次消费的食物,过度的投广告刷存在感,还不如亲友的一次推荐来得让人印象深刻。
另外,吃火锅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个略有仪式感的行为,一般都是家人朋友聚会或奖励自己的时候,才会选择去吃火锅。你看过一个人随随便便走进一家面馆,但很少有人不看口碑不看菜价就去吃一家火锅。
如此重要的决定,自然要从社交媒体口碑、朋友评价、门店服务等各方面精心考量,因此广告就更加难以介入了。消费决策越重要,广告的作用也就越低。(当然,从另一面讲,一旦认定了消费者的忠诚度也会更高。)
一个小总结
1、海底捞的主打卖点并不适合投放硬广
2、不是不打广告,而是主打口碑和内容营销
3、门店数量较少,不适合盲目投放广告
4、消费频率较低,广告作用不大
仔细思考,海底捞表面上是个用心做服务的老实火锅店,实际上早就在我们没察觉的情况下投了不知道多少“隐形”的广告,心里的如意算盘打得啪啪响。不就是想骗我去吃火锅吗?现在就去...